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我是商学院(管理学院)2021级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的学生李泽金。回溯四载求学路,深感本专业“以法驭商、以商促法”的时代价值——既需洞悉数字经济浪潮之先机,亦当恪守法治精神之圭臬。现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经历,剖析学科精要、分享进阶之道。
一、专业选择考量
(一)兴趣驱动:数字经济与法治思维的深度融合
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与法律交叉领域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探索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自己对数字经济生态中的商业模式创新、数据合规治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议题有浓厚兴趣,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技术应用与法律规制的动态平衡问题。我院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陕西省一流专业,在软科中国的专业排行榜上连年荣获“A+”、在全国专业位列第一,以“商科+法学”复合培养为特色,既能满足本人对互联网经济研究的热情,又能深化对法律逻辑与规则设计的理解,契合个人对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探索需求。
(二)就业前景:复合型人才需求与行业机遇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地实施,我国数字经济正迈向规范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电子商务平台、跨境贸易企业、互联网科技公司及政府监管部门亟需既懂商业运营又通法律合规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商平台合规管理、数据隐私保护、知识产权运营、跨境电商法律顾问等新兴岗位,亦可进入司法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参与数字经济治理工作。截至2024年,专业整体就业率达96.4%,继续保持高位,毕业生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综合素养,成功获得了国内知名企业的青睐,其中不乏字节跳动、出色。
据统计,超过35%的毕业生被知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
(三)学科优势:特色化培养与资源平台支撑
西北政法大学作为国内法学领域的传统强校,其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具备独特的学科融合优势,主要表现为:
1.课程体系特色鲜明:核心课程既涵盖《民法》等传统法学领域,又囊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前沿领域,同步开设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商科课程,构建“法律赋能商业,技术驱动法治”的知识结构。
2.实践平台多元:通过学科竞赛、企业实训等实践模块,强化学生解决电商纠纷、设计合规方案的能力;专业与阿里巴巴、网易、可复美等杰出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举办“电子商务实战训练营”,为学生提供行业一线实战机会。
3.社会责任导向: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多次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开展“数字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例如,通过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将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需求紧密结合,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复合型、使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4.学历提升通道搭建:经批准设立“数字治理”硕士点,注重研究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带来的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本专业本科生搭建了在本校进行学历提升的通道。
二、专业课程介绍
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主要分为法学、商科(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三个维度。法学课程包括民法学概论、电子商务法、财税法学、网络法学、公司法理论与实务等课程,构建基本的法学思维。其中,特别关注了电子商务领域常见纠纷,例如网络购物、直播带货、数字货币、消费者网络交易救济途径、电子商务安全等。商科(经济学、管理学)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供应链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消费者行为分析、财政与税收、金融学、网络营销与舆情治理等,学习掌握市场的运行机制、企业的管理与运作。信息科学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SPSS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强化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包括电子商务纠纷解决、网络调查与数据整合分析等跨学科交叉类课程,全方位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三、学习实用建议
(一)学习方法:跨界思维与体系化学习
1.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商法双视角”思维。本专业课程横跨法学与商科,初期可能面临知识跨度大的挑战。建议:
(1)案例串联法:通过典型电商纠纷案例(如“大数据杀熟”“直播带货法律争议”),同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法条,并分析其背后的商业模式与逻辑。
(2)交叉笔记法:用思维导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的合规要求与《网络调查与数据整合分析》课程中的数据处理技术关联,形成“技术+规则”的知识网络。
2.善用“三阶学习法”攻克核心课程
(1)课前预学:针对部分专业课程,提前阅读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听课。
(2)课堂互动:积极参与小组作业与课堂发言。
(3)课后拓展:关注“数字经济法治论坛”“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等行业峰会动态,订阅“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权威公众号,保持知识更新。
(二)时间管理:精准规划与高效执行
1.“四象限法则”平衡学业与实践。将任务按“紧急—重要”维度划分,优先完成高价值核心任务:
(1)学术主线:课程论文、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需预留完整时间段专注攻坚。
(2)实践支线:专业实习、企业实训、乡村振兴调研等集中推进。
2.碎片时间“三明治”利用法
(1)晨间30分钟:精读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电商领域指导性案例。
(2)课余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英语短文阅读、单词积累等。
(3)睡前15分钟:复盘当日学习,用“TO DO LIST”规划次日任务。
3.“乡村振兴实践”时间分配技巧。参与专业组织的助农项目时(如暑期“电商普法下乡”):
(1)调研阶段:提前学习相关案例,制定访谈提纲,提升调查效率。
(2)执行阶段:分工协作(策划组负责调研思路、电商组负责直播执行、宣传组负责文稿撰写),每日晚复盘进度。
(3)转化阶段: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或创新创业项目,一举多得。
(三)技能培养: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
1.法律与技术的“双核驱动”
(1)法律硬技能: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研读电商领域判决书,提炼法官裁判逻辑。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增强专业综合能力。
(2)技术软技能:掌握SPSS基础数据分析,处理电商平台交易数据。学习“剪映”“Canva”等工具,制作普法短视频、电商运营海报。
2.沟通与领导力:主动担任小组课题负责人,锻炼项目统筹能力。
3.社会责任感的“长效培养”: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和行业企业及主管部门的合作项目,从品牌打造到供应链优化、行业监督与管理全程参与,在服务中深化专业价值认知。
四、结语
西北政法大学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不仅教会我如何用法律规范技术、用技术赋能商业,更让我在一次次实践中读懂“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
致新同学: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当你们踏入西北政法大学的校门,便已站在了数字法治浪潮的潮头。愿你们以勇气迎接挑战,用热爱点燃探索的火炬——无论是课堂上的思辨交锋,还是电商行业的实践调研,请始终相信:每一份对规则的敬畏、对创新的追求,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在这里,你们会遇见倾囊相授的师长、志同道合的伙伴,更会遇见那个敢于突破边界、心怀家国的自己。期待你们在“商法融合”的课堂上找到学术志趣,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里厚植情怀,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成长为兼具理性与温情的“规则设计师”。
专业展望:未来,随着Web3.0、元宇宙等新业态的涌现,电子商务与法律的交叉领域将释放更大能量。我们的专业将持续深耕电子商务发展与规范、全球电商规则博弈、人工智能伦理规制等前沿方向,聚焦数据跨境流动、平台反垄断、智能电商规范化等国家战略需求。在数字经济全面渗透生活的图景中,你们既可能是互联网法院的“云端法官”、跨境贸易的“合规架构师”,也可能是电商产业的“法治赋能者”。这里将成为你们连接技术逻辑与法律价值、平衡商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起点。
星辰大海,共赴征程:这个时代需要既懂代码又通法典的破壁者,而你们正是这片星辰大海的启航人。愿你们以专业知识为舟,以社会责任为帆,在法治与数字的交响中,奏响属于西法大电商法律人的时代强音!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